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财政部重磅发声,事关所有医械企业!

4月22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一场发布会,详细介绍了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并释放了全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动向。

新闻发布会现场.jpg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会上,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在回答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政府采购主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研究建立合作创新政府采购制度;

二是继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三是持续推动政府采购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政策落地落实。

此外,还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研究制定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更好保障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政策在政府采购领域落地落实。

立足医疗器械领域,从本次发布会传递的信息来看,外资械企迎来政策暖风的同时,“国产产品”的身份将得到进一步明晰。

局势动荡,“国产”定义亟待重塑!

众所周知,最近欧盟针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是否存在“偏向中国投标者的不公平手段,如推行‘国产优先’政策、设置进口壁垒、采用低价招标策略等”的情况开展了调查。

调查范围覆盖了从针头、矫形产品到复杂扫描仪等低值和高值耗材,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若调查结果不利,可能会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欧盟的招标项目中产生严重的参与限制。

但事实上,这已不是欧盟第一次质疑中国政策。早在2022年底,美国和欧盟在贸易与技术会议(TTC)中就已提及,中国的非市场化政策和做法可能对欧美企业在华的发展构成障碍,并特别指出了医疗器械行业的问题。

对此,迈瑞医疗曾回应称,中国政府鼓励采购国产医疗器械的政策主要适用于政府采购,并不违背包括WTO在内的国际贸易规则。此外,与美国类似甚至更为极端的例子是,美国联邦政府医院在采购时完全倾向于美国本土产品。

为何频频针对中国械企?这背后,中国庞大的医疗设备市场无疑是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近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54%,已然跃升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翘楚,仅次于美国。

正因如此,美敦力、GE、西门子、罗氏等众多外资械企纷纷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布局中国市场,期望在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中分得一杯羹。

客观来看,尽管近年来国产技术的逐步成熟使得国产械企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跨国械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确实有所减少。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外资械企至今仍然占据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主体份额,其市场地位依然稳固。

并且,早在2021年,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不得区别对待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不论其供应商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均应依法保障其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

简而言之,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同属“国产”。但这种认定也同样导致,在政府采购领域如何科学界定“本土国产产品”,成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因此,不论是从本次财政部发布会传递的信息,还是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一个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本国产品”标准,成为了内外资企业的共同呼吁。

一方面,一个健康的市场必然是多元且平衡的,不应出现单一化的倾向,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的活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也迫切需要明确“国产”的界定标准,以清晰界定外资以及内外合资等企业,在我国政府采购中所享有的权益与应尽的义务,从而确保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文章为香港澳门六宝典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和出处。

返回顶部